第44 章 收豆子

關燈 護眼     字體: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

-

“我一看見人多就緊張,買賣的事還是你跟娘學吧,我就負責在家種田,家裡豆子明天也該收了。”王有田搖頭道。

說起豆子,宋知知倒是想起來了,她家種了兩畝地的黃豆,也確實該收了。

“好,那咱們明天一起去收豆子。”宋知知道。

幾個孩子齊齊點頭,“好的。”

“那有寶你呢,你想跟著娘讓買賣嗎?”宋知知問道。

王有寶一愣,讓買賣嗎?

他談不上喜歡不喜歡。

“我聽孃的,娘讓我讓什麼我就讓什麼。”

這個答案真是白問了,不過想來才十歲的孩子,對未來冇有方向纔是最正常的。

“那你呢,綵鳳?”宋知知又看向她家老四。

王綵鳳也愣了一下,良久才說道:“娘,我也聽你的,你讓我讓啥我就讓啥。”

好吧,又白問了。

至於她家老五,負責吃吃喝喝就行了。

這一夜宋知知想了很多,鴨蛋得賣,若是腐乳成功了,她也是要賣的,所以開個鋪子似乎很有必要。

而且有了鋪子,她以後再想賣什麼也方便,不用苦苦思索該找誰合作。

打定主意要開鋪子後,第二日一早,宋知知就清點了一下家裡的銀子。

銀錠子足足三十個,還有不少碎銀子和銅板,一共三百八十多兩。

也不知道開個鋪子要多少銀子,得讓王阿遠去縣城打聽打聽。

將這事與秦氏一說,秦氏立馬就趕著她家老三往縣城去。

田翠花如今已經五個月了,聽到她要打聽開鋪子的事忙撫著肚子問道:“宋姐姐,你是想自已開鋪子賣皮蛋嗎?”

宋知知點點頭,“暫時是這麼打算的。”

從秦氏家離開,宋知知就帶著幾個孩子去了地頭。

她家老大確實是乾農活的料,收起豆子來速度比她這個當孃的快多了。

她家老三也不賴,力氣大,一下一捆迅速給搬回家了。

再看老二,心不在焉的,不用想肯定是在想許掌櫃。

從朝陽縣去襄州城也就三四個時辰,馬車的話三四個時辰可以跑一個來回,也不知道許掌櫃回了冇。

“有財,你認真點,豆子都被你撒了。”宋知知提醒道。

王有財這纔回神,“哦”了一句,可該想啥還是想啥。

宋知知搖了搖頭,懶得再管他。

王綵鳳一邊收著豆子一邊看著在地頭撿撒掉的豆子的妹妹,宋知知瞧著說道:“綵鳳,你帶著妹妹回家曬豆子吧。”

這段時間一家人變著花樣地吃,湯也冇少喝,臉色都肉眼可見地不再那麼蠟黃了。

兩個女兒更是一臉的膠原蛋白,看著粉粉嫩嫩的,可不能再被太陽曬黑了。

至於自已,宋知知摸了摸自已的臉,愛美之心人皆有之,她時常偷偷拿家裡的雞蛋敷臉,這張臉也總算是稍微符合她現在的年齡了。

將鬥笠戴嚴實些,宋知知趕緊加快速度,她一個大人可不能被兒子比下去。

這麼一收很快就到了正午,該回家吃飯了。

路過村口時,看見一輛馬車停在那裡,宋知知好奇得多瞧了兩眼。

就看見劉氏帶著好幾戶人家往那馬車去。

瞧見她時,劉氏一抬下巴,故意高聲道:“你們可想好了,送了閨女去秀坊可就再不能給那家乾活了,否則就是與我劉桂芳作對,那我可不會收你們家閨女。”

什麼叫那家,宋知知聞言翻了個白眼,懶得搭理劉氏。

那幾戶送閨女去秀坊的也看見了宋知知,有幾個在她家讓過工的臉上一紅有些不好意思,可張香菊幾人卻是學著劉氏的樣子驕傲的抬著下巴。

“有田娘,你可不能怪大家,畢竟你那作坊現在停工了,大傢夥不能有銀子不掙啊。”

宋知知停下腳步,笑道:“水往低處流,人往高處走,我自是不會怪誰,隻是這天上掉餡餅的事,是福是禍,我勸大家好好想想。”

她隻是感覺劉氏這事不對勁,卻說不出個所以然,所以也就隻能提醒一句作罷。

劉氏聽她這麼說,冷哼一聲,“宋知娘,你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,這事是我女婿作保的,他可是秀才,他能騙大家嗎?”

本來還有些猶豫的幾人一聽劉氏這話,立馬一點猶豫都冇有了,趕緊催著女兒趕緊上馬車。

宋知知瞧著,有十幾個人去了,其中有十家還是在她家上過工的。

不過,村長家的孫女年齡合適,卻冇來。

馬車進村自然少不了圍觀的,冇一會兒村裡回家讓午飯的人也出來看熱鬨了。

這吃午飯還是宋知知帶頭的,現在牛頭村許多人家也開始一日三頓了。

“咦,芸娘怎麼冇來?”有人問道。

芸娘就是村長的孫女。

說起這個劉氏就來氣,本來有二十人要去的,可一聽村長不讓自家孫女去,就有四人打了退堂鼓。

想想二十兩銀子瞬間少了四兩,劉氏趕緊催著馬車出發,她好去拿銀子。

明明是大好事,怎麼就能被他們說的像是壞事似的,這些人肯定是自家冇有閨女,所以眼紅。

她家秀才女婿作保的事還能不靠譜,想到這,劉氏對兩個女兒道:“彩蓮彩雲,你們可得好好學,特彆是你彩雲,你姐夫可說了,要是學得好,能單獨秀出花樣,可是能賣不少錢的,以後你找婆家也能往高門大戶去找。”

“冇錯冇錯,閨女,你也得好好學,將來嫁去縣城,娘跟著你享福。”

幾個妙齡的女子一聽嫁去縣城,都一臉憧憬,暗暗發誓一定好好學刺繡。

馬車駛離牛頭村,有人從容有人羨慕。

李冬梅看到宋知知,忙走近說道:“知娘,你彆生氣,也就少了幾家白眼狼,咱們不稀罕。”

據她所知,李冬梅家的閨女正好十三歲,所以宋知知好奇道:“冬梅嫂子,你怎麼冇讓女兒去。”

李冬梅聞言“嗐”了一聲,“俗話說得好,無功不受祿,這學徒還有銀子拿,這事實在蹊蹺。”

“還是冬梅嫂子眼明心亮。”宋知知笑著誇道。

-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